90岁也能玩它们不挑人
作者:   来源: 浙江老年报  2021-08-06


  奥运赛场上,运动不分国界,日常生活中,运动无关年龄。为了强身健体,丰富退休生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运动的行列。

  哪些项目最热门?它们为什么受到老年朋友的青睐?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全省3万人在打门球

  如果要票选最受老年人欢迎的体育运动,门球一定榜上有名。根据浙江省门球协会统计数据,全省参与门球运动的老年人接近3万人。全年举办省级赛事8次,各地基层赛事近千次,参与者近10万人次。

 

  健身又练脑年龄不是障碍

  杭州工业大学离休教师张其林是一名门球爱好者。1992年离休后,他就开始接触门球,一打就是29年。2019年住进亲和源养老公寓后,张其林组织起10多位志同道合的球友,组建了“夕阳红门球队”。这支队伍的平均年龄达到82.5岁,今年虚岁九十的张其林是最年长的队员。

  虽然队员们年事已高,但丝毫不影响对门球的热爱。“一场比赛需要耗时30分钟,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打上一场,天气好时,还要加赛一场。”张其林表示,门球比赛运动量小,选手之间无对抗,高龄老人也能参加。

  采访过程中,张其林向记者普及门球的基本规则:两队各派5名队员上场,场上有10个球,球上标有号码,每位队员只能击打与自己号码牌相对应的球,球穿过球门或击中终点柱子就能得分,30分钟内,得分高的队伍即为胜者。

  “每支队伍首尾两端的球手最重要,往往都是队伍中球技最好的,除了要尽快击中目标之外,还要通过配合尽量让对方少得分,教练要谋篇布局,球员要严格执行。”张其林说,门球是一项锻炼脑力、眼力、身体协调性等综合素质的运动,适合各年龄段老人。

 

  门球场成养老院活招牌

  正式的门球运动对场地要求较高,门球场长25米,宽20米,设有球门区、中柱区、自由区和替补席。“到哪去以球会友”成为不少门球爱好者的困扰。

  有的养老机构建起门球场,为老人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杭州阳光家园老年公寓在中心位置打造了两个标准门球场,老年朋友打球时,还安排专门的护工在旁看护。

  “门球场建成后,成了养老公寓的特色,不少老人就是冲着门球场选择了我们。”阳光家园老年公寓一位负责人说。

  记者注意到,如今,标准门球场几乎成了中高端养老机构的标配。同时,不少街道社区也划出专门场地,方便老年人开展门球运动。随着运动设施越来越完善,这项运动吸引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

 

  中老年瑜伽成“圈”

  瑜伽是一项古老的运动,也是关于身体和心灵的练习。如今,国内中老年人学习瑜伽已不再是新鲜事。这几天,记者陆续采访了几位中老年瑜伽“圈”内人士,听听他们的瑜伽故事。

  单奇莺:从学员变教练

  身为一名瑜伽教练,58岁的单奇莺每天行程都满满的。2010年,单奇莺才40多岁,身体就出现各种问题:低血糖、腰椎间盘突出、更年期综合征,失眠20多年更是让她心力交瘁。

  受朋友邀约,单奇莺到瑜伽馆练习了一次阴瑜伽(瑜伽的一个流派),便一发不可收拾。接下去的3年里,她每天准时到瑜伽中心报到,慢慢地,身体的一系列不适有所改善。

  之后,她开始学习瑜伽的产后修复、康复理疗、筋膜手法、人体解剖等课程,一年后考取瑜伽教练资格证。现在,身为高级瑜伽导师、中国区阴瑜伽三级导师,单奇莺每天既要上大课,又要上七八个人的小课,还有一对一的私教,忙得不亦乐乎。

  而她最享受的,是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后静静练上两小时的瑜伽。“这段时间属于我自己。”她说。

 

  闻风:记住慢轻半

  闻风是一名瑜伽教育者,在国内瑜伽界有相当知名度。他认为,中老年人练习瑜伽有助于培养健康、稳健、自在、智慧的长者风范。

  “瑜伽是个体化的。”闻风说。一般人眼中,瑜伽对习练者的柔韧性要求较高,只适合年轻人。但其实瑜伽是温和而有针对性的,它没有固定标准的练法,可根据个体作出调整,中老年人可以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

  闻风介绍,瑜伽练习内容一般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体式(动作、配合呼吸)、调息(收束法、契合法)、冥想(感官收摄、专注、正念、内观)和放松(休息术、瑜伽睡眠),可以根据兴趣从任何一个方面切入练习。而中老年人在专业指导下习练瑜伽,有助于增强平衡能力,提升活力,延缓衰老,增强呼吸功能,降低焦虑,保持心态平衡等。

  当然,中老年人机体条件毕竟和年轻人不一样,所以闻风经常和学员讲三字箴言:慢、轻、半。慢,就是动作要缓慢,配合呼吸保持觉知;轻是指动作要轻柔,开始时用力不要太大;半,则是指动作先做到标准的一半甚至更少,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深入,保持自我探索。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