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金融 > 信托
银行携手信托“紧盯”高净值人群养老金融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2016-06-15

  我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银发经济”需求体量巨大,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立足“银发经济”创新金融产品,发展多层次养老金融市场。9日,兴业银行与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公司联合推出首款金融养老信托产品,“紧盯”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通过银信合作率先抢占养老金融“蓝海”。
  据统计,从2015年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
  养老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但目前养老金融产品仍有很多空白。我国养老金融产品主要局限于传统的储蓄、保险等,证券、基金、信托类金融产品几乎是空白。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我国目前的养老机制主要依赖基本养老保障,由于人口基数大、养老金缺口较大,且市场化投资机制才刚刚起步,显效尚需时日。而个人账户养老金多由财政专户和地方银行管理,面临“缩水”压力。
  “要解决养老保障问题,还得依靠发展多层次、市场化的养老金融,开发针对不同需求、多功能的养老产品。”兴业银行副行长陈锦光在养老信托产品发布会上表示,商业银行正积极作为,以补足“金融准备不足”这个短板,探索专属理财、金融养老信托等多种服务。
  据介绍,兴业银行推出的养老金融信托产品——安愉信托,主要面向该行私人银行客户,产品起点金额600万元,借鉴“家族信托”设计架构,委托人一次性交付信托财产,成立后封闭三年,三年后按照委托人意愿,以类似年金的方式每年定额向指定受益人分配信托利益,财产权利全部归于指定受益人。
  在国外,养老产品构架中嵌入信托功能和市场化运作功能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例如,2001年澳大利亚4940亿澳元的养老金资产中,有36%采取信托模式进行管理;2001年美国“401K计划”的1.5万亿美元中,有41.6%采取信托机制进行管理。
  近年来,国内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养老金融业务,“养老信托”亦非首次出现。但在兴业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薛瑞锋看来,市场上多见的是消费型养老信托产品,为投资人提供养老消费服务,比如旅游、酒店、医疗保健等。
  专家指出,家族信托业务在国外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是近两年才真正起步,对于新型的养老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检验。
  对外经济贸易信托公司总经理徐卫晖表示:“信托具备的财产独立和风险隔离的法律功能,可以充分保障受益人的权益,这是其他财产管理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目前国内对家族信托的认知度普遍不高,通过和银行合作开发养老金融产品有利于培育信托市场。”
  党俊武认为,当下金融机构应明确主攻方向,创新金融产品,抢占养老金融“蓝海”。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