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地产 > 动态
地产-置业与养老能否两全?
作者:   来源: 济南新地产  2018-09-26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所奉行的文化价值观,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必定会对民族气质产生重大的影响,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之中。中华民族向往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家中的老人往往是一家的主心骨,那么中华民族的孝道,我们的文化气质,究竟会对我们的购房、置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看似无关的民族文化气质究竟是否会对我们的经济行为产生影响呢?今天您就随小编我一起来看看吧~
 
  地产-置业与养老能否两全?
 
  置业是家庭生活的重大构成部分,大部分中国城市居民在这一行为中所考虑的首要目的是居住与养老。拥有自己的住房,是拥有安定生活的基础,这是中国各阶层居民的理想之一,因而这也促成了居民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尽早购买私有房房产心理的形成。
  在购房过程中,多种不同类型的潜在价值观念相互共同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对居民选择住房类型、迁移方向以及房型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价值观一般会通过抚养观、赡养观、婚姻观、养老观、区位选择观、教育观、等多种途径单独或耦合对城市居民住房的选择方式进行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为子女的赡养观,和作为老人的养老观与购房置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吧~
  国人一直奉行以家庭为单位对老人进行赡养,中国素来以孝敬老人为美德,同时也将赡养老人视为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但随着中国家庭“421”模式的不断固化,以及社会经济压力的逐渐上升,包括住房成本在内的生活成本不断攀升。与老人共同居住就以为子女需要购置更大的房屋以供一家三代人共同生活,这也就使得对于大多数购房者来说,孝道与现阶段平均收入水平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从老人的养老观来看,就我国现阶段的普遍价值观来看,老人们希望子女能照顾自己、颐养天年无可厚非,但事实上很多老年人如今不但成了晚辈的“保姆”并担负了养育孙辈的“责任”,而且与子女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相差甚远,更重要的是,老人不愿继续加重子女所面临的经济生存压力。因而很多老年人希望“独居”甚至住进养老院。
 
  地产-置业与养老能否两全?
 
  孝敬老人与个人奋斗在我国为何呈现出如此难以两全的状态?从社会阶层角度来看,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选择可归纳为以下特点:富有阶层受经济性限制相对较小,住房选择自由度大,且往往拥有两套以上且区位和房型均较好的住房,父母与子辈虽多分居,但住房相距也一般较近。工薪阶层一般受经济因素限制较大,无法“自由地”选择综合区位良好的住区,只能实现其价值观的一部分,即在住房选择时优先考虑就业居住导向、生活条件导向的双重原则,再尽可能方便的方便照顾父母。但随着房价的快速上升,工薪阶层的理想变的越来越难以实现。
  据人口学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创纪录地达到4.2亿这个天文数字,占到全部人口的比例将达到25%-30%之多。京、沪这些特大城市的老年人还将达到全部人口的35%左右。养老问题作为民生大计,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在子女面临巨大经济压力的情况之下,“以房养老”这一话题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以房养老"是指在不放弃居住权的前提下将他们所拥有的房产抵押给贷款机构,通过贷款使房产价值的一部分变现,以支付譬如医疗、改善居住环境、改善生活质量、购买长期看护险或其他任何用途的费用,并且,借款人只要一直住在被抵押的住宅中,同时不违反所签的抵押条款规定,就无需在这期间还贷。之所以被成为住宅反向抵押贷款,是因为借款人实际上是收到贷款人给的钱,而不需向贷款人还款,而这笔钱是来自房屋的价值。抵押人最终还款不会超过还款时房产价值。
  那么“以房养老”在我国社会究竟是否可行呢?大部分中国居民仍然对其持保留意见。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房产是每个家庭的根基和立足之本,即便能够将房产抵押,但自己的住所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地盘”,老人们居住其中的心情究竟会如何呢?
  经济压力巨大,购房已经成为生活中的重大经济支出,赡养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应负的责任,但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以后会面临的问题。当年华老去,夕阳之红究竟如何让生命的光辉继续照耀岁月徐徐前行,我们每个人又将何去何从?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现实困境。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