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老访谈
我国老龄健康事业在挑战中迎来曙光
作者:   来源: 澎湃新闻  2021-11-08


  任玉岭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乐龄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进行主旨发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另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

  来势汹涌的老龄化浪潮,正对我国社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中国老龄人群的生活现状如何?存在哪些挑战?关注老龄健康应当重视哪些问题?生物技术会给予老龄健康事业怎样的发展机会?近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乐龄健康工程启动仪式上,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原参事,著名经济学家任玉岭出席活动并接受了中国城市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城市报:您曾连任两届全国政协常委并长期在国务院参事室工作,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走访调研,撰写了大量建言、报告,促进了很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落地。您本人如今也是老龄人群的一员,在您看来,中国在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后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任玉岭:很多发达国家出现像我国这样大比例的老龄人口时,已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且人均收入已达到上万美元。而我国在进入老龄社会时,人均收入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特别是一些省区市的农村老年人,每人每月只有几十元的津贴,这对于改善他们生活质量而言作用十分有限。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奉行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道德信条。但目前中国的城市家庭人口处于“四二一”(“四”是指独生子女家庭有4位老人需要赡养,“二”是指夫妻2人为劳动力,“一”是指家庭有1位小孩需要抚养)的“倒金字塔”结构,造成当下老龄人群身边缺乏子孙后代的照顾、相对比较孤单、家庭空巢老人甚多的状况。在广大农村地区,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子女进城上学,大量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亦十分堪忧。

  当庞大的老龄人口数量遭遇未富先老的社会发展现状,我国养老事业及产业亟待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支持养老院建设;对参与投资养老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不仅给予土地价格优惠,而且有一定的资金补贴特别倾斜。

  但从运行发展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养老事业发展并不十分理想,普通居民很难进入廉价的公办养老院,而民办养老院偏向于高端运行且价格不低。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部分养老项目在拿到优待地价和相关补贴后变相搞起了房地产,也间接拔高了进入门槛。同时,老龄人群普遍存在各种各样的医疗需求,但目前养老场所普遍缺少医养结合条件或医养结合条件较差。尤其目前很多养老院并不接收高龄失能老人,这对此类群体的家庭造成了很重的负担,也影响了高龄失能老人提升生存质量。

  而要解决中国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发展社区养老很关键。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社区养老依然处于低水平运行阶段,主要靠政府主导做一些基础服务,鲜有社会资本进入。未来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建立一套可行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中国城市报:老龄人群的健康情况不仅关系到老龄人群的生活质量和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您对改善老龄人群健康情况有何建议?

  任玉岭:改善老龄人群健康情况,第一要大力普及卫生营养和用药免疫等常识。关注老龄健康应以预防疾病发生为主,但受制于自身条件,大多老年人很难及时获得卫生、营养、用药及免疫等知识。这些知识并不复杂,如病原微生物、六大营养素,免疫原理和抗菌素常识等,对老年人保持健康有重要作用。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和社区一定要加强这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发生。

  第二要重视食品结构的调整和管理。如今我国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人群及心血管病患者很多,老年群体中更是常见。究其原因,主要是食品结构不当所造成:一是如今我国食用油消费量比上世纪90年代高三倍有余;二是现在我国的动物蛋白质供给量大大提升,由1982年的17%上升到56%。所以,减少油脂和动物蛋白在未来食品结构中的占比,意义重大。

  第三要严控食品添加剂的上市及加强其用量的管理。我国癌症发病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死亡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0%;全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每天出生70余个残疾儿童,相当于每一小时就有3个;不孕率由过去的3%上升到12.5%……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情况的发生与环境污染、生长促进剂及食品添加剂等物品泛滥有关。现在市场上有增筋剂、增白剂、增稠剂、增粘剂、增香剂、发泡剂、防腐剂、膨大剂等等,哪些该用、哪些不该用?都是需要相关部门进行严加整顿和管控的。如面粉增筋剂中的偶氮甲酰胺经水解后形成的氨基脲就是致癌物,很多国家已禁止使用,而在我国市场上仍能见到、买到。

  第四要大力弘扬中医药保健文化及康复手段。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针灸、艾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小针刀和12807种中医药材为养护人们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随着人们对抗菌素抗药性的认识,世界很多国家亦开始重视中医药的作用。为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应更加重视中医药的发展,要培养更多中医人才,开办更多的中医康养医院。

  第五要建立生命支撑系统使用机制,保证国家医疗费用公平公正地使用。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医院大都建立了完善的生命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病人的生命,给了很多人等待进一步治疗的机会。但生命支撑系统的使用费用非常高,同时其运行也势必会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所以,在医疗资源依然紧张的当下,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生命支撑系统使用机制。院方或者卫生部门应成立专门的生命支撑系统评价委员会,委员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各学科专家组成。生命支撑系统需经评价委员会对病人情况进行系统研究评估且同意后,方可使用。如此一来,既能避免现有医疗资源被不合理占用,也能确保生命支撑系统运行公平公正。

 

  中国城市报:您长期以来关注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情况,早在1981年就于《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21世纪将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的文章,并在1983年促成了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的成立。如今,生物技术正在全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又会对老龄人群健康领域带来何种利好?

  任玉岭:近年来,我国生物技术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的大力推动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如在α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胰岛素、酶制剂和基因测序、干细胞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亮眼成绩。这些生物技术的进步,为改善老龄人群健康情况带来了新的曙光。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界对生命更系统的解析将进一步推动老龄健康事业的发展。基因技术和单细胞技术促进了相关人员对生命跨尺度的关联分析:2018年,美国癌症基因图谱成功绘制,对癌症如何产生、在何处产生、为何产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还有细胞图谱的绘制,全面研究了人体细胞的类型、形态、空间位置、功能等。这些研究将大幅度提高人类对生命的认知水平,并对老年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先进的理论基础。

  同时,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组织器官制造及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相关机构改造生物的能力。通过对相关器官及细胞进行改造和再生,可以有效阻断疾病发生且对损伤机体部件进行合适替换。如用酵母合成大麻素、用基因合成制造糖尿病和白血病药物、以干细胞及3D生物打印技术促进器官再造。这些生物技术的推进,将对于提升和改善老龄人群健康状况起到明显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基因检测、靶向药物、光谱抗癌技术等都已获批,并且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势必会为改善和维护老龄人群健康情况作出更大贡献。

  1014日,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要聚焦广大老年人在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等民生问题上的“急难愁盼”,深化相关改革,健全老龄工作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社区养老,更好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加强老年病预防和早期干预,构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

  国家对老龄人群的重视,让中国老龄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充满机遇。相信未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老龄健康事业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