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沧萍:为构建和谐的老龄社会打好基础
作者: NULL  来源: NULL  2016-02-28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按上世纪国际社会学术界约定俗成的定义,我国进入新世纪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10%,就被认为属老年型人口,有人称之为老龄社会。今天,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1%,人类社会按传统说法都已进入老龄社会了,因此对我国进入老年型人口状态也不必忧心忡忡,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的常规。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虽不是最快也不是程度最高,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人口的实际,也不能掉以轻心。中共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都将在我国这样一个老龄社会的情况下进行。在我国构建一个和谐的老龄社会是我国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既符合当今人类长寿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符合执政为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进入新世纪的十年,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我国已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构建一个和谐的老龄社会做了大量改革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我国的观念更新和理论创新。我国在进入新世纪后开展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7年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指导思想,与国际社会的积极老龄化不谋而合,但二者有同也有异。我国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在我国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十多年后,此时我国经济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我国能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还因为我国树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导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满怀信心。我国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积极老龄化”理念在理论上的升华,这里所指的积极不仅仅依靠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达到,而是把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到宏观层面上,依靠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调动企业、社会团体、社区、家庭和老年人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求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机遇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好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积极乐观地把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健康长寿看成我国的财富和成就,而不是负担。

  近年来我国社会养老的制度安排令世人瞩目。尤其是我国进入新世纪后,在解决庞大中国老年人口的社会养老、老有所医和养老服务三大难题上进行的制度安排和改革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我国老年人口数是世界之“最”,其中农民和没有正式就业人口占大多数。我国没有社会养老的传统,老年人长期依靠家庭养老,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的养老(收入保障)、医疗(健康维护)和服务(生活照料、护理、精神慰藉等)都摆到国家和社会面前。我国从2003年启动新农合试点并开始探索城乡社会养老保障,进行医疗改革,现在社会养老和社会基本医疗保障已基本实现全覆盖,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原来很窄,只限于城镇部分职工,进入新世纪后,经过多次改革,逐步扩大覆盖面,不久前统计,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已达2.4亿人左右,2009年我国果敢地决定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2011年又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到今年上半年基本上实现了城乡全覆盖,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59亿。加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目前我国社会养老覆盖人口已达7亿,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养老安全网。医疗保障是比养老保障更难解决的问题,是养老问题的“难中之难”。在我国现阶段要实现老有所医,关系到防止老年人家庭因病返贫和老年人子女一代的负担等迫切问题。在过去,我国医疗保障也只限于城镇部分职工,2003年我国在农村启动农村新农合试点,到2008年实现全覆盖,2011年启动城市居民基本医疗制度,到2011年底,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已超过13亿,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覆盖网。更难能可贵的是,2007年以后,农民医疗缴费水平至今基本上没有改变。国家在这方面的投入,2008年对每人投入80元,到2012年增加到240元,而且计划进一步提高到360元。我国基本医疗改革是同基本医疗制度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同时进行的,保证老有所医者受惠更大。总体来看,任务虽十分艰巨,但坚冰已经打破,道路已经开通。新世纪十年来我国开创出的养老服务的新局面,已使亿万老年人受益,但依然任重道远。
(来源:光明日报)
 

链接交换请加微信:ZMYL123
养老服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贤纳士 | 网站声明
中国养老网是全国养老服务业领先的资讯发布传播平台 创建中国养老智库
Copyright & 2014 中国养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5259号
网站设计著作权已注册 侵权必究
扫一扫,关注养老网